AutoX第五代RoboTaxi,跑进了上海市中心
媒體提問,總統蔡英文是否可能代表台灣參加今年美國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羅森柏格表示,台灣是APEC中非常重要的參與夥伴,也是美國主要合作夥伴,台灣過去已派遣了部長級的資深代表前往參與,例如政委鄧振中參與APEC部長級會議,因此未來美方也非常期待台灣持續在APEC當中有更多參與。
今年第一季,中國的旅遊和餐飲消費曾出現報復性反彈。所謂的增長,都是從別人嘴裡搶來的」。
不過,根據官方數據,4月社會消費零售品總額人民幣(下同)3兆4910億元(約新台幣15億元),年增雖達18.4%,但其實與3月的銷售額相比,月減7.78%,降幅擴大,且零售品類全線下滑,而同樣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的2019年,4月月降幅僅下滑3.59%。中國經濟復甦寒風陣陣,三駕馬車熄火乏力 (中央社)中國官方製造業5月PMI為48.8,低於榮枯線。消費降級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市場趨勢,報導引述貝恩公司大中華區消費品、零售與奢侈品業務總監Brunno Lannes說,疫情後的主要特徵就是價格收縮,平均消費價格低於往年,說明消費者變得謹慎,尋找低價的能力更強了。整體來說,比疫情前差太多了,「我也不知道你們下次來時,店還在不在」,環顧其他商場內的餐館,這並非特例。而全國規模以上網路和相關服務企業整體收入僅年增1.6%。
民眾消費不振、企業購買機械器材意願下滑,這些都使進口持續衰退,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中,投資、出口這兩駕馬車明顯熄火。中國疫情3年後,民生消費降級成趨勢 (中央社)中國去年底放開疫情管制後,商場人潮恢復,但零售品人均消費不增反減。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積電6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劉德音(右2)表 示,台積電在穩定道路上持續快速發展,前景十分光 明,雖然今年可能少許負成長,不過已準備好迎接下 一波成長。
他說,隨著疫情放緩,股東們終於可以比較輕鬆聚在一起參加股東會,不過,仍要注意以度過疫情。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劉德音說,去年是台積電大大成長的一年,今年將度過產業中庫存過多的調整時期,不過客戶庫存逐漸降低,並看到某些市場終端需求回溫現象,台積電今年可能少許負成長,但已準備好迎接下一波成長。台積電釋出營運復甦訊號,是否意味半導體產業即將走出不景氣陰霾,劉佩真說,第3季半導體庫存才可望回歸健康水位,下半年復甦力道還具變數,要觀察國際經濟景氣,及個別終端市場需求和庫存調整情況而定,將出現強弱不同的態勢。
劉佩真表示,台積電高效能運算(HPC)營收比重高,比較能夠受惠近期的人工智慧(AI)浪潮,並在半導體產業中營運率先復甦。長期觀察半導體產業的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說,台積電經營團隊昨天釋出的訊息與市場認知差異不大,下半年營運可望回升,不過復甦力道有待進一步觀察。
第1季營收新台幣5086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2069億元,每股純益7.98元。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規劃320億至360億美元,董事長劉德音說,今年資本支出將偏向320億元。魏哲家說,不含記憶體的半導體市場今年將年減中個位數百分比(約4%至6%),晶圓製造業將年減高個位數百分比(約7%至9%)。劉德音表示,台積電資本支出增長幅度不會再像過去幾年那麼陡峭,今年原訂資本支出金額320億至360億美元,預期將會偏向320億美元。
對於劉德音認為台灣半導體應努力提升,劉佩真表示,台灣半導體若能擴大與對手差距,並借力使力,運用國外資源,進一步強化優勢,將能掌握更多談判籌碼,緩解國際弱化台灣半導體供應比重的風險。陳慧明表示,輝達(NVIDIA)與蘋果(Apple)的訂單需求,可望貢獻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的業績,不過台積電先進封裝營收比重不高,營運表現需視整體產業景氣情況而定。上半年累計營收將比去年同期下降10%,魏哲家表示,相信將跨過業績週期的低點,得益於客戶新產品問世,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台積電第2季美元營收將約152億至160億美元,毛利率約52%至54%。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台積電經營團隊昨天釋出的產業景氣看法,與4月法人說明會差異不大,下半年營運表現將比上半年強。只是能否有助於穩定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有待觀察。
台積電得益於強大技術領先及差異化,今年業績表現將優於整個半導體市場及晶圓製造業。產業專家認為,台積電下半年營運回升並無意外,半導體產業下半年景氣復甦將呈強弱不同態勢。
他表示,台積電近幾年資本支出增加很多,主要是看到成長機會,為了明、後年營運成長準備,預期未來每股純益增長加速,股利也會隨著增加。當資本支出金額很大時,著重於可持續性與穩定,後續隨著業績成長,股利將可逐漸增加。黃仁昭表示,台積電的股利政策是可持續、穩定且逐漸增加。他表示,台積電積極發展製程、製造技術、人才發展及海外布局,各項努力的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沃德曼亦指出,由於最高法院政治化的情形日趨嚴重,美國大眾對於最高法院的信任程度已跌至歷史新低,這不單使美國進步派、自由派或民主黨籍人士深感憤怒,對於眾多美國公民而言,屢次偏頗的裁決都讓人深感訝異,也使群眾開始懷疑這些大法官是否適合擔任最高法院仲裁者的角色。美國紐約大學(NYC)法學院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執行長沃德曼(Michael Waldman)表示,目前美國最高法院由6位保守派大法官及3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2022年的一連串裁定和釋憲是保守派大法官展現其「右傾」態度的第一年,各種近乎極端的裁決正快速改變美國,尤其在2022年6月,無論是翻轉羅訴韋德案還是詮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最高法院在短短3天內就終結美國討論數十年的社會政策。
在對最高法院的斥責愈演愈烈之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彙整出2023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可能執行的關鍵判決,而這些判決皆有可能對美國往後數年的社會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如同沃德曼所述:「我認為在這個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正在激起一種政治連鎖反應,而這種反應才剛開始醞釀,但它將會形塑未來幾年美國的發展。文:張瑞邦(Tucker Chang)自去(2022)年6月開始,美國最高法院先是推翻與保障婦女墮胎權益直接相關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隨後針對《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進行釋憲,強調美國公民皆有於公共場合攜槍的權利,最高法院亦於2022年6月30日裁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無權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嚴重衝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團隊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努力
《坎達哈行動》則超越了這些遺憾與不安,試圖以阿富汗為戰場,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政治格局呈現在觀眾眼前。其實跟許多白種人把中國人、日本人以及韓國人混為一談同樣失禮。
這些複雜的政治局勢,足以讓非伊斯蘭世界的人們感到眼花撩亂。近期台灣上映了兩部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的電影,分別為《絕地營救》(The Covenant)與《坎達哈行動》(Kandahar),兩部片子的劇情也都是以英美聯軍營救或者保護阿富汗翻譯員為主。
在譴責西方人壓迫阿拉伯人的同時,他們往往不自覺的犯了比西方人更無知的錯誤,將不同文化、血緣以及種族的穆斯林族群混為一談。許多台灣人下意識的認為伊朗是一個信奉伊斯蘭的阿拉伯國家,實則不然。為此從阿富汗戰場歸來的美軍退役軍人,還成立了一個「不落下一個人」(No One Left Behind)的非營利民間組織,專門營救那些遭美國拋棄的阿富汗譯員。雖然劇情大同小異,兩者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絕地營救》基本上就是傳統的戰爭片和動作片,沒有花太多篇幅介紹阿富汗的政治局勢。
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所謂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美國自2001年以來交手多年的塔利班。他們沒有一個是阿拉伯人一個台灣人乃至於廣大華人存在的刻板印象,在於他們往往將所有信奉穆斯林的族群粗暴的定義為阿拉伯人,仿佛除了阿拉伯人以外再無其他族群信奉伊斯蘭。
塔利班、蓋達與伊斯蘭國雖然都是恐怖組織,可他們對如何推行聖戰卻有各自的看法,彼此不只不對盤,而且還時常大打出手。這部電影的拍攝動機,似乎還是為了要撫平美國退役軍人被迫拋棄戰友後,在心中產生的遺憾與不安。
或許劇情沒有《絕地營救》來得精彩感人,但是《坎達哈行動》毫無保留的讓台灣觀眾瞭解到伊朗、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雖然都是穆斯林國家,卻未必有相同的利益。《絕地營救》從純粹的軍事片角度來看無疑是成功的,而且也讓美國觀眾瞭解到過去20年來為美軍效力的5萬名阿富汗譯員,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美國政府眷顧的事實。
對於阿富汗內部的其他勢力,《絕地營救》沒有給予任何探討,顯然導演希望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飾演的美軍被達爾・薩利姆(Dar Salim)飾演的阿富汗譯員營救,然後美軍再回過頭去營救阿富汗譯員報恩的故事在對最高法院的斥責愈演愈烈之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彙整出2023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可能執行的關鍵判決,而這些判決皆有可能對美國往後數年的社會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如同沃德曼所述:「我認為在這個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正在激起一種政治連鎖反應,而這種反應才剛開始醞釀,但它將會形塑未來幾年美國的發展。文:張瑞邦(Tucker Chang)自去(2022)年6月開始,美國最高法院先是推翻與保障婦女墮胎權益直接相關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隨後針對《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進行釋憲,強調美國公民皆有於公共場合攜槍的權利,最高法院亦於2022年6月30日裁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無權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嚴重衝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團隊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努力。美國紐約大學(NYC)法學院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執行長沃德曼(Michael Waldman)表示,目前美國最高法院由6位保守派大法官及3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2022年的一連串裁定和釋憲是保守派大法官展現其「右傾」態度的第一年,各種近乎極端的裁決正快速改變美國,尤其在2022年6月,無論是翻轉羅訴韋德案還是詮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最高法院在短短3天內就終結美國討論數十年的社會政策。
沃德曼亦指出,由於最高法院政治化的情形日趨嚴重,美國大眾對於最高法院的信任程度已跌至歷史新低,這不單使美國進步派、自由派或民主黨籍人士深感憤怒,對於眾多美國公民而言,屢次偏頗的裁決都讓人深感訝異,也使群眾開始懷疑這些大法官是否適合擔任最高法院仲裁者的角色15秒後,列車撞上吊臂,車內粉塵四起、座椅歪斜,碎玻璃散落一地,釀成一死十傷悲劇。
面對質疑,台北捷運局5月23日表示,預計3個月內,針對北捷局承造的北捷文湖線、新北環狀線和中捷綠線同步研擬設置月台緊急停車鈕,最慢今年9月執行,明年陸續建置完成。同為高架設計的新北捷運環狀線、台北捷運文湖線,沿線分別有三處、八處吊掛工程。
至於捷運法規是否需規範更嚴格,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認為,目前《大眾捷運法》及相關禁限建規範或軌道安全的要求等,並無太大問題,考量各地捷運系統不同,母法屬於原則性規範,可保留因地制宜的空間。他指出,一來軌道相關的遠距偵測技術尚未成熟,二來各地捷運分屬不同國外廠牌,捷運系統都是各家獨有的專利技術,「我們沒辦法自己做。